山东是高等教育大省。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53所,其中部属高校3所、省属公办本科高校42所。
结合省属本科高校实际,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山东深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前期探索经验,制定了全国首个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提供了“山东样板”。具体内容包括:
办学定位与治理机制。
山东将推进省属本科高校转型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作为长期发展方向。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并在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中予以明确。同时明确治理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政府、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学校理事会、董事会和学院专业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制度。
产教融合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行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多元参与、多主体办学机制。做到“三个紧密对接”:学科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对接;教育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紧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紧密对接。
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任职教师,硕博比例要达到85%以上,有企业工作和实践经验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其中承担专业课教学的教师比例不低于80%。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外聘教师中的行业、企业、事务部门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30%,其中承担专业课教学的不低于50%。
教学资源
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设置要与国家战略、区域发展战略、行业需求等高度匹配。研究生学位授权点要以专业学位教育为主。应用型专业(方向)数量不低于专业(方向)总数的70%。课程要体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要求,将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融入课程建设。学校要与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企业单位共同开发课程、教材、案例、项目。
人才培养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实践能力为导向构建教学体系,人文社科类、理工类专业实践学分比例应分别不低于20%和30%,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要在高校教学模式中占有一定比例。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在实习行业一线和社会实践中完成的占比,理工类专业不低于90%,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60%。
学生发展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参与度不低于80%。毕业生创业比例逐渐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7%以上。毕业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知名企业认证证书者占有较高的比例,并且逐年提高。
科研与社会服务
应用型本科高校侧重于应用技术开发和重大社会问题研究,承担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研究项目。横向课题经费数量占比达到6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30%以上,要解决关键技术与实际问题,与行业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共同取得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校园文化中得到传承。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学生课程体系和高校的办学特色。
国际交流与合作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海外研修、学生开展境外交流,每年有一定数量师生参加国际会议论坛。开展学历留学生教育,与国际应用型高校开展教师互配、学生互换、学位互授等有效合作。
办学特色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建设过程当中应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可借鉴的新机制、新模式、新经验、新做法。
编辑:易鼎教育集团